濮阳网讯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、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、全国科普示范县、范县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、范县“黄河之莲”获全国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……一张张金灿灿的“名片”相继落户范县,彰显了近年来该县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新态势。
范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,黄河大堤在境内蜿蜒50余公里,黄河滩区和背河洼地占范县耕地面积的一半以上。近年来,范县县委、县政府围绕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一主题,在生态产业、绿色发展上持续发力,着力引导农民二次创业,大力发展绿色莲藕种植、生态水产养殖和有机稻米种植等绿色产业,取得喜人成效。
“黄河之莲”生机勃勃
怎样提高土地效益,确保群众增产又增收?2010年3月,范县在水利条件较好的陈庄镇率先实施莲藕产业发展规划,在胡屯村、西许楼村、前后张村先行先试,当年发展1000亩莲藕并喜获丰收。该县以此为契机,将发展莲藕产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相结合,积极鼓励种植大户参与莲藕种植,并成立黄河莲藕农民专业合作社,主动与武汉水生蔬菜研究所、全国知名莲藕种植基地联系,组织农民参观学习,同时加大对农民技术培训力度。目前,全县规模种植莲藕已达5万亩,2014年产莲藕0.75亿公斤、泥鳅25万公斤、籽莲10万公斤,实现产值4亿元。该县还围绕拉长莲藕经济产业链,开发莲藕系列产品,范县“黄河之莲”品牌莲藕先后通过河南省莲藕产地与产品无公害认定认证,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,“黄河之莲”莲芯茶被评为“2014年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优质产品”,陈庄镇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国家级“一村一品”示范村镇。
“黄金鳅”游出国门
2014年,范县“黄金鳅”顺利通过韩国注册,可直接出口。这填补了河南省水生动物养殖国外注册的空白。范县的稻鳅共作、莲鳅共作模式被市、县政府列入沿黄水产开发重要项目,并被纳入濮范台综合扶贫开发规划。为推动泥鳅养殖、提高土地综合效益,范县大力扶持龙头企业,采取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模式,立足莲藕种植不施化肥农药、适宜泥鳅繁殖生长的优势,先后推广坑塘精养、稻鳅共养、莲鳅共养模式。同时,该县规范了饲料、用药、生产、化验、消毒等各项工作,加大养殖技术培训力度,切实解决养殖过程中水质检测及科学配料的难题,规范泥鳅养殖标准。黄河藕业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莲鳅共作模式,拉长了莲藕产业链条,每亩莲池产藕在2250公斤左右、产泥鳅150公斤左右,亩均收入至少1万元。目前,全县已建立10余个泥鳅养殖基地,利用数万亩稻田、荷塘发展泥鳅养殖10万余亩。
“生态旅游”带来“红利”
范县还巧妙地把发展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有机融合,重点在陈庄镇万亩荷花园和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,加大旅游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投入,积极发展生态观光、文化体验、休闲度假、乡村休闲等旅游产品,叫响范县“赏尽荷花园”“亲近母亲河”等生态旅游品牌。在范县万亩荷花基地,郁郁葱葱的荷叶、千姿百态的荷花的争奇斗艳,数百只白鹭在田间时而低飞、时而觅食,万亩荷田白鹭飞,构成一幅美丽画卷。毛楼黄河生态旅游区既是欣赏黄河风光、亲近自然的好去处,也是体验黄河农耕文化、品鉴板桥文化的理想之地,平均每天有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,促进了餐饮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带给当地百姓的是发展“红利”。(通讯员 程瑞启)
新闻热点